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培育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”主题展览项目征集推介工作启动******
本报讯(记者张影)日前,国家文物局、中央文明办、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主题展览项目征集推介工作的通知》(简称《通知》),正式启动该项工作,旨在深入挖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更好发挥志愿服务育人功能,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《通知》要求,展览选题应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着重征集以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”为主题的展览,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挖掘阐发。要突出原创性,“让文物说话,讲中国故事”。展览组织和策展机制要健全,内容严谨,形式新颖。鼓励馆际合作开展联展、巡展,促进资源整合与交流协作。倡导社会参与,积极支持志愿者参与策划展览与配套教育活动组织实施。要注重社会效益和文化传播,构建线上、线下联动展示传播体系,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。
《通知》指出,申报单位应为在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博物馆或相关文博机构。申报展览为2023年度正式开展的原创性主题展览。国家文物局、中央文明办、中央网信办将对入选的项目开展集中宣传推介,并于2023年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公布推介结果。
【闽南文化06】听嘴上人生 读大千世界******
光明网讯(记者 靳铃涵 梁天天)中国幅员辽阔,方言众多。而在闽南大地上,有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用闽南方言,讲述押韵顺溜的幽默段子,就能笑料百出、引人入胜,成就一台好戏。本期《匠心坚守》非遗传承系列节目来到福建厦门,跟大家一起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答嘴鼓。
据史料记载,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大军进驻台湾,将士多为闽南人,因此将流行于福建的“念四句”传至台湾,后来逐渐发展为“触嘴古”“答嘴鼓”,流行于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闽南方言地区。
答嘴鼓近似对口相声,但对白却是严格押韵的韵语,语言节奏感很强,并长于运用丰富多彩、生动活泼、诙谐风趣的闽南方言词语和俚俗语,注重情节的展示与人物的刻画,讲究使用“包袱”与“韦登笑科”以获取喜剧性效果,很受广大群众的喜爱。
杨敏谋,擅长答嘴鼓的创作和表演,是答嘴鼓艺术界的佼佼者。他从拉板车工人,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;以妙语连珠的巧嘴,诉说着答嘴鼓的艺术天地。为了更好地传承答嘴鼓,杨敏谋创作的作品也与时俱进,适应时代潮流。为了培养新一代的答嘴鼓苗子,他开设传习机构,广收弟子,并将答嘴鼓推广进校园,培养孩子们的兴趣。他还积极游转在两岸文化共融的各项活动中,极力传播闽南语的魅力,拉近两岸同胞的距离。
斗嘴取乐,人生日常。答嘴鼓,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一种情趣,也成为一种乡音乡韵的情怀。作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一门语言艺术,随着两地文化的交流交融,传承发展,答嘴鼓正成为闽南语系同胞中,越来越受喜爱的一种幽默风趣的地方民间曲艺。在说书人动情的演绎中,透过这乡里乡气的味道,听“古”事,看“今”朝,“闽台相声”的风越刮越远。